子宮頸癌疫苗

  人類乳突病毒與疫苗

病毒特徵

乳突病毒 (papillomavirus) 是一種DNA病毒,它們之所以被冠上「乳突」的名稱,是因為這種病毒常引起良性表皮細胞的增生,形成像鐘乳石的突起狀良性腫瘤。

不同的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疾病種類不太一樣,大家比較注意的是大約40種可以感染肛門生殖道的病毒型別,其中大約15 - 20種比較容易引起侵襲性子宮頸癌與其他生殖道癌,被稱為高危險或高致癌性病毒,另外有大約10-15種低危險或低致癌性病毒,它們可以引起生殖道疣 (俗稱菜花) 或良性子宮頸病變。

感染病程

人類乳突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是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,尤其是性行為。只要發生性行為,無論男女都可能感染人類乳突病毒,而且有研究顯示沒有真正性器官接觸的異性間親密行為,也可能傳染病毒。保險套對於傳染有些保護作用,但無法完全防止傳染,可能是因為露在保險套外面的皮膚,也可能有著效率較低的感染風險。年輕族群比較容易受到人類乳突病毒攻擊,感染率也較高;年齡漸大之後,感染的機率逐漸下降。這種跟年齡相關的感染率變化,可能跟女性荷爾蒙與其伴隨發生的生殖道細胞變化有關。所以有研究顯示,停經後使用荷爾蒙補充治療的婦女,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機會較高。

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大多沒有症狀,所以會使病人在不自覺的情形下罹患嚴重疾病。根據病毒型別的不同,有的在局部出現菜花,有的則引起癌症。男生得到感染後,比較快就能夠清除病毒;女生則因為生殖道內壁細胞很適合病毒繁殖,所以通常會拖比較久,有的在三至六個月以後開始發生免疫力清除病毒,大約90%以上可在兩年內將病毒清除乾淨。會出問題的就在於那不超過10%無法清除病毒的族群,在經過數年乃至於數十年的慢性感染以後,局部細胞不斷受到人類乳突病毒的刺激,有些就可能演變為子宮頸癌。此點很像B型肝炎,肝癌的發生也是慢性B型肝炎感染常見的併發症之一。

子宮頸癌與相關病變

有些人類乳突病毒的持續感染,會慢慢造成子宮頸細胞發生變化,尤其是人類乳突病毒16、18型等高危險病毒感染。當這些變化還沒到癌症階段的時候,被稱為子宮頸表皮內腫瘤 (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),英文簡稱為CIN,其中CIN的第一期、第二期及第三期都可算是變成真正癌症之前的逐漸惡化階段。到了最後期,人類乳突病毒的DNA會嵌入子宮頸細胞的染色體裡面,而形成真正的癌症細胞。通常從病毒感染到進展成為第二期或第三期CIN,大概需要經過大約4-5年,再經過9-15年以後,其中部分會惡化成為最嚴重的子宮頸癌。這些變化大多不痛不癢,於是讓人類在不自覺之中受到生命的危害。

台灣的子宮頸癌與篩檢

子宮頸癌一直是台灣地區發生率最高的婦女癌症,每年約有 6,000 多例子宮頸癌新病例,女性癌症的發生率依次為子宮頸癌、乳癌、大腸癌、肺癌及胃癌。根據衛生署統計,台灣地區婦女子宮頸癌的發生率約為每年每十萬女性20位病例,約佔所有婦科癌症的30%。

生殖器疣與其他腫瘤

生殖器疣也跟人類乳突病毒有關,這就是俗稱的「菜花」,有性行為的人中大約有1%的機率得到感染,好發部位包括肛門周圍、會陰部、外陰、陰道、子宮頸、陰莖、陰囊等處。其外表像是很多小突起聚集成的腫塊,所以中文俗稱之為菜花,部份病人會有癢、灼熱感、陰道分泌物與出血症狀,但大多數的菜花並無症狀,大約40%的生殖器疣會自行縮小,因為沒有抗病毒藥物,所以治療上必須用外科、冷凍、雷射、藥物等破壞性療法。此外,人類乳突病毒也跟復發性呼吸道乳突瘤、與肛門、陰部、口咽及皮膚不為的癌症有關。

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的發展

雙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

目前已研發出兩種疫苗,其一是用桿狀病毒技術的雙價疫苗(商品名為Cervarix,葛蘭素史克藥廠製造),它含有人類乳突病毒16型與18型,全世界的資料顯示70%的子宮頸癌都是兩型病毒引起的,台灣的研究則在50-70%之間。這種疫苗以0、1、6月的時程肌肉注射三劑,可以引起極高的抗體反應,所以保護16與18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效果極佳。最重要的副作用是局部注射部位酸痛反應,其發生率幾達百分之百。

四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

另一種疫苗含有人類乳突病毒6、11、16、18等四型 (商品名為 Gardasil,默克藥廠製造),利用酵母菌製造。它也可以針對人類乳突病毒16與18型所引起大約佔70%的子宮頸癌進行防護,而另外兩種6與11型病毒則是生殖器疣80%以上的病因。所以,四價疫苗不能稱為子宮頸癌疫苗,或可稱為子宮頸癌與菜花疫苗。這種疫苗以0、2、6月的時程肌肉注射三劑,一樣可以引起極高的抗體反應,所以保護6、11、16與18型病毒感染的效果都很好。最重要的副作用也是局部注射部位酸痛反應,其發生率約90%。此疫苗已經在台灣上市。

疫苗的應用

 適用年齡:過去疫苗上市前的研究對象主要是15-25歲女性,其他年齡則有零星研究資料或正在進行中的研究,目前大致上認為9-26歲的女性都可以接種,以後可能會逐步放寬到更大的年齡,甚至包括中年人都可以接種。

 禁忌:這是一種沒有活性的基因重組疫苗,所以除了發燒等急性病症,與對疫苗成分過敏之外,沒有特殊禁忌。但對於疫苗的過敏反應是無法預測的,所以接種疫苗後最好在醫療單位觀察半小時,以免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而無法即時治療。

 得過感染後接種有沒有效:如果目前正有人類乳突病毒感染,打了疫苗並沒有效;如果以前曾經得到感染但已清除病毒,再接種疫苗的成效如何尚待研究,但可能還是有效。

 疫苗接種前是否需要先檢驗有無病毒感染:因為領先上市的疫苗含有四型病毒,即使其中有些正在感染而會使接種疫苗無效,但疫苗還可以對其他型別病毒產生保護力。所以疫苗接種前不需要先檢驗病毒,但如果是為了篩檢感染與病變的目的進行檢驗,則無所謂。

 打了疫苗以後是否就不會得到感染:疫苗的保護力無法保證百分之百,而且會引起子宮頸癌與生殖道疣的種類多達數十種,所以疫苗只能降低感染風險,而無法百分之百預防所有疾病。

 以後是否需要追加疫苗:目前疫苗剛使用沒多久,所以不知道以後是否需要

 接種疫苗後是否還需要作抹片篩檢:疫苗無法預防所有型別的人類乳突病毒,而且保護效果也不是百分之百,所以打疫苗以後,還是需要注意安全性行為,一定年齡的女性也需要繼續進行定期子宮頸癌的篩檢。

 男生是否需要接種疫苗:學術界有兩種看法,有的認為女生接種疫苗預防子宮頸癌即可,男生無須接種;其他則認為兩性都接種疫苗,對於病毒感染的保護才會有加成效果,筆者個人傾向於兩性都接種疫苗。台灣過去為了防治新生兒的先天性德國麻疹感染,只針對國中三年級女生施打德國麻疹疫苗,結果還是發生德國麻疹大流行,也持續出現胎兒的先天性感染。後來改成兩性都接種,才解決這個問題。以此推之,兩性都接種疫苗才比較保險。

 懷孕與授乳能不能打疫苗:在疫苗研究的時候,有些婦女不知道自己懷孕,或打疫苗以後不久懷孕。從這些個案的經驗看來,疫苗似乎對胎兒沒有明顯影響。但在安全考量下,懷孕時不建議接種疫苗。所以在接種疫苗前,必須先確認有無懷孕並詢問月經日期,必要時做懷孕試驗。反之,如果打疫苗後才發現懷孕,也不需要擔心疫苗影響胎兒,只需要做好產前檢查即可;如果有未完成的疫苗劑次,則需要在生產後補完。至於授乳母親,則可以接種疫苗。

 

分享: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Plus Linkedin weibo 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