惱人的耳鳴

大多數人都有耳鳴的經驗;輕者無妨,重者如影隨形,如芒在背,讓人吃不好、睡不好。而請教醫生,卻往往得不到滿意的答覆和治療,怎麼辦呢?

耳鳴之所以難以治療。是因為它像痛覺一樣是一種主觀的感覺,隨個人耐受度不同,或外在環境不同,感受的嚴重也完全不同,而且,

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客觀或準確的方法儀器可以測量或作評估。因此常常連病人本身也無法確實描述耳鳴發作的時間久暫,音頻,響度等,

甚或是到底有還是沒有耳鳴。而是否耳鳴就真的只要觀察就好,沒有關係呢?

耳鳴的成因仍有許多假說,沒有定論。凡是聽覺路徑的任一細胞有不正常的動作,就會產生耳鳴。因此耳鳴常伴隨耳部疾病發生,

或是代表聽覺細胞產生傷害。一個有趣的現象是:全聾的病人,或是聽神經瘤手術後,神經被截斷的病人,耳鳴往往很嚴重。

而這也反映出,耳鳴形成並非由外在音源傳入,而是聽覺細胞本身不正常放電造成。

臨床上耳鳴發生原因很多,而分類也相當複雜。在此以發生部位來作分類較為實際。

血管性耳鳴:如耳部血管性腫瘤或動靜脈廔管造成,常產生「脈動」性耳鳴,與心跳周期一期。

中耳性耳鳴:中耳炎性疾病(如積水,中耳炎)或耳咽管功能異常造成。

耳蝸性耳鳴:因耳蝸(聽覺)細胞損傷造成,常伴隨高頻聽力障礙,如噪音性聽力喪失。

前庭性耳鳴:範圍波及前庭系統,多有眩暈症狀如內耳淋巴水腫(梅尼爾氏症)。

中樞神經性耳鳴:腦部疾病造成,如腦血管疾病(中風),頭部外傷,腦退化疾病等。

在治療方面,首先要釐清耳鳴發生的原因及部位。發炎性疾病如積水,中耳炎,耳膜破損等應予以抗生素治或手術治療。

腫瘤如膽脂瘤,動脈體瘤等應手術切除。耳咽管功能異常者則應先治療過敏性鼻炎及鼻竇炎。

前庭性耳鳴則應同時評估前庭功能(如眼振圖)確定原因,一併治療。而在排除以上器質性病因後,最常見的耳鳴成因,

便是因聽覺(路徑上)神經細胞損傷所伴隨之神經性耳鳴,而其耳鳴的程度,則與神經細胞受傷程度有關,若是較嚴重,

則耳鳴可能長時間存在。

釐清病因後,惱人的耳鳴在臨床上,我們通常用以下的方式來加以治療。

藥物:如肌肉鬆弛劑,抗組織胺,血管擴張劑,維他命B群等。

避免含咖啡因及酒精飲料:避免易產生水楊酸的的食物。排除耳毒性藥物如阿斯匹林,止痛藥,鏈黴素等。

助聽器:利用助聽器的遮蔽效應抑制噪音,提高聽閥值。電流刺激:利用低電流抑制耳鳴產生。

分享: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Plus Linkedin weibo qq